地處昆明第三板塊的祿勸縣,今年亮出了一張絢麗的經濟牌,通過著力轉變經濟發展方式,該縣獨具優勢的石材資源當前正在形成產業集聚的發展勢頭,并成為推動全縣經濟社會發展的一支生力軍。昨天在市委工作會現場觀摩中,祿勸展示的打造“世界砂巖之鄉”的愿景,為“基礎性資源”變“發展性資源”做了一個很好的注腳。
省委常委、市委書記仇和曾指出,經濟資源可以分為兩種:一是基礎性資源,二是發展性資源。100億元基礎性資源的轉移成本是等量發展性資源轉移成本的幾萬倍甚至上億倍。道理很簡單,舉例來說,100億元的煤炭或石油的運輸成本,是100億元的人才、知識產權、專利轉移成本的上億倍,知識是虛擬的,轉移甚至不需要成本。
昆明在建設成為區域性國際城市的進程中,先進制造業、資源深加工、新型能源產業、高新技術產業和都市型現代農業“五基地”,是加快產業發展國際化的必要載體。對于經濟發展后進的縣區來說,尤其需要引進發展性資源開發基礎性資源。
祿勸是我省砂巖資源最為集中的區域,也是石材資源最豐富的地區,境內已探明的石材品種多達30余種,其中砂巖更是以結構好、硬度高、紋理流暢、底色穩定聞名全國,探明的資源儲量約3.5億立方米,現已開發利用的約有1.7平方公里,年開采量約2.5萬立方。
如何進一步讓祿勸石材產業走得更健康,發展得更好,成了縣委、縣政府這兩年主要思考的問題。2010年,祿勸縣提出通過逐步整合、治理、關停小規模和不符合環保要求的路邊石材廠,引進龍頭企業進入石材園區發展的思路,并將石材產業定位成全縣工業發展的支柱產業。在做大、做強石材產業過程中,祿勸選址、規劃了占地約500畝的祿勸石材產業園,吸引、整合石材加工企業逐步進入園區,積極謀劃將祿勸建設成為云南乃至中國最大的砂巖石材生產區、展示區和交易區,著力打造獨具魅力的“世界砂巖之鄉”。
據介紹,目前在祿勸發展的石材企業已超過40家,主要有天雄、隆輝、鑫潮、邦洲等龍頭企業。其中,協議投資額過億元的企業2家、過5000萬元的企業2家、過3000萬元的企業3家、過1000萬元的企業5家,已開發礦山15座,就業人員達2800余人。產品從簡單的板材加工提升到工程規格板、異型線條、圓柱、雕刻、工藝品等,有效提高了產品附加值,也對保護環境、節約資源起到了積極的促進作用。石材產品銷往全國各地,并出口到世界多個國家及地區,產值以每年30%的速度遞增。通過龍頭企業的帶動作用,祿勸的石材業發展如今已形成產業集群,并提高了石材產品的附加值,有自己的拳頭產品。